医学院开展袁隆平教授过世悼念仪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4

禾下乘凉,看华夏永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生只做一件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我们应当致敬袁隆平教授,国之脊梁、国士无双。为了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医学院于2021年5月23日晚上18时在三号教学楼410举办了致敬仪式。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悼念仪式上19级团总支学生第一副书记崔锦说道:“一个曾经在我初中历史课本上出现,弓着腰身,手里拿着金灿灿的稻谷,笑得无比灿烂的老爷爷,在人们吃饱午饭后的13点07分去世了。爷爷奶奶那一代人,几乎都忍受过饥饿与寒冷,从他们口中得知,那个年代的人没饭可吃,只能挖些野草野菜、树皮进行充饥。余华的《活着》对饥饿的描述,把那个饥荒年代的现状写得无比透彻,其中一个画面是年幼的苦根因为很久没有吃饱饭最后因为吃豆子撑死的画面让人泪目,那个年代,饥饿就等于死亡!”巨星虽陨落,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袁隆平教授“心系天下,造福人民”“勇于创新,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世铭记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曾向袁隆平回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自袁隆平教授发明杂交水稻以来,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温饱,不仅是中国,而是世界!让稻米的亩产量最高可达1500公斤。饥饿或许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已经刻骨铭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隆平教授曾经在采访中提到,中国差不多14亿人口了,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给你粮食,那就麻烦了。这是袁隆平的一个担忧,也是一个现实。袁隆平教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也为我们的国家担忧了一辈子。

袁隆平教授是真实的,鲜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伟人,他身上都是荣誉,丰功伟绩,就像课本上记载的那样,但是他又是可爱的,活泼的,这些是从课本里文字上感受不到的,时代不仅仅会记住他的名字,他的荣誉,也一定会记住他们的可爱以及为人们付出的贡献。

审核:马侨丹


上一篇:下一篇:

标题21

标题21

标题81